近日,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“幻彩云途聚焦含山扎彩 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”走进马鞍山市含山县,开展2025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深度对话省级非遗含山扎彩,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,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视角,力图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。

图为实践团队采访非遗含山扎彩传承人 吕文杏供图
解码非遗基因,筑牢传承根基
调研首站来到含山县文化馆,齐馆长与杨老师的讲述,为团队打开了扎彩艺术的“时光宝盒”。从古老起源传说到多样技艺分类,从竹篾扎架的精妙弧度到彩纸糊裱的色彩哲学,团队在访谈中逐步拼凑出这项非遗的完整“基因图谱”。那些藏在经纬交错里的匠心,让“扎彩”从陌生名词变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,为后续探索传承路径奠定了认知基础。

图为实践团队走访含山县文化馆 吕文杏供图
触摸指尖温度,激活活态传承
在市级非遗传承人洪诗成老师的工作室,扎彩艺术褪去博物馆展品的疏离感,成为可触摸、能倾听的“生命体”。洪诗成手把手传授技艺,掌心的温度透过竹篾传递给队员,作品背后的民俗故事也在互动中化为可感知的文化记忆。团队深刻体会到,正是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,让扎彩以“活态”连接古今,而这种“接地气”的传承方式,正是非遗扎根乡村的核心密码。

图为传承人讲解扎彩知识 吕文杏供图
倾听民意回声,锚定振兴方向
夜幕下的玉龙广场,团队发放调研问卷,并与村民促膝交流。灯光下,一张张热情的脸庞诉说着对扎彩的认知、态度与期待。这场“民意调研”让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:非遗要助力乡村振兴,必须扎根乡土、贴合民意,才能真正成为连接文化与经济的纽带。

图为实践团队收集民意问卷 刘振尹供图
碰撞破局思路,青春献策振兴
7月8日的总结会上,团队结合两天见闻提出“活化方案”:打造扎彩主题民俗文化村、规划非遗旅游路线、在景区设动态展示区、举办民俗文化节展演……每一条建议都紧扣乡村实际,既着眼于让扎彩“走出博物馆”,更致力于让其成为带动乡村文旅发展的“新引擎”。

图为实践团队对实践活动进行会议总结 吕文杏供图
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: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,唯有让传统技艺扎根生活土壤、融入乡村发展,才能既守住文化根脉,又激活经济活力。这份“青春启示”也成为团队的珍贵收获——唤醒非遗的不仅是年轻目光,更是让其与乡村共生共荣的创新实践,而这,正是扎彩艺术永远“出彩”、乡村持续振兴的关键所在。
(张浩轩/审 刘振尹/文 吕文杏 胡勇 刘振尹/摄)